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湾区盒子CLUB”(ID:BayboxClub),作者:zgcgdg,36氪经授权发布。
湾区盒子BAYBOX原创
作者 | DONG
编辑 |XUGUOGUO
最近一周,国内外市场上数字化办公领域的动态都比较多。疫情带来的远程办公“利好”还在继续发酵。有些厂商几经权衡,感觉这块市场还是无法放弃、还有市场空白可以填补,而有些早已入局的企业在用户规模获得超常规增长后、在安全等问题上遭遇到了新的挑战。
国内
数字化办公作为一类跨行业的通用数字化工具,市场空间巨大、后续可能带来的商业想象空间也很大,这让很多IT、互联网企业很难割舍。最近,京东和360就分别透露一些相关的布局动作。
坊间传闻,360公司正在计划通过一系列收购,整合出一套包含文档、音视频会议等细分工具的数字化办公套件。
京东则爆出消息称,正在申请远程音视频会议系统专利,应该是在为推出自有产品做准备。根据天眼查专利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京东运营主体——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已经公开了一条名为“会议系统终端、音频数据处理方法和远程会议系统”的专利。该专利申请日为2018年9月17日,申请公布日期为2020年3月24日。
京东和360作为国内主流的互联网企业之二,其在数字化办公领域的动向值得多一些关注。
《湾区盒子》在此前一篇综合分析文章中,已经针对国内的数字化办公入口进行了一次大盘点。
盘点结论认为:腾讯、阿里和金山办公、华为这四家已经稳稳的拿到了数字化办公入口的前四张门票;百度、网易、字节跳动这三家公司积淀深厚,距离这张门票并不远,但都需要在这个战略性方向上首先获得一次标志性胜利;360、小米、美团、搜狐这四家公司在数字化办公入口这个领域,都有不错的尝试,也具备很大的潜力,如果辅之以足够大的战略决心,万事皆有可能。
也就是说,在数字化办公入口这个关键赛道上,360目前和小米、美团、搜狐,一样都属于第三梯队。至于京东,此前除了泛金融科技业务之外,在数字化办公工具这块尚未有具体产品业务推出,故根本没有纳入。
京东、360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数字化办公工具业务,市场机会看起来肯定是有的。对于京东来说,不少标准化程度高的音视频会议硬件产品早就在京东商城里有售,他推出自有品牌产品也很正常;对于360来说,市面上可供并购的标的公司也有不少,不管是文档类还是音视频类工具,有刚成立几年的互联网类企业,也有运营了十几年的老牌IT公司。有不少都是有产品但是没多少客户和营收,被360收了也是不错的归宿。
事实上,眼下觊觎这个市场的也不止他们两家,比如2019年底曾有消息传出,李学凌的欢聚集团也在计划专门成立一个音视频会议业务部门。问题是,切入市场容易,但具体能做多大,并不乐观。
仅以远程音视频会议市场为例,早在2019年底,就有两则利空消息传出。
其中一则消息称,某运营多年的音视频会议厂商在与母公司签订的业绩对赌中,连续两年均未达标;另一则消息则称,某家获得多个投资机构投资的新锐音视频会议公司传出业绩造假,而且因为造假幅度过大、方法拙劣,引发某大牌资本高层震怒,或导致其后续资本操作流程都可能告吹。
透过两则传闻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市场需求虽在,但竞争激烈,真正要做出规模并不容易。
年初至今,疫情让国内外的相关厂商感觉都遇上了一大波“利好”,但具体有多少份额能够从腾讯、阿里嘴里漏出来,免费用户又能有多少转化为付费客户,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湾区盒子》认为,像京东、360等厂商在此时入局数字化办公市场,如果只是把这事当成一个新的生意来做,短期来看,基于各自此前积累的企业客户,有可能拿到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要看到,这个领域跟IT互联网等其他很多领域一样(搜索、社交等)会天然地走向垄断、玩家不会太多。如果京东、360等不能迅速在数字化办公入口赛道上拿到一张门票的话,那么,其市场占有率后续也很难继续保持下去。
另外,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看,京东、360在这个领域中能够走到哪一步,都是对各家公司掌门个人心力和战略决心的巨大考验。比如前一段美团彻底放弃云计算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国外
音视频会议工具
在美国和欧洲市场,音视频会议工具一样也是热点,过去一周主要有三个事件值得加以关注。
其一,Zoom公司“人红是非多”,在前一段业绩和股价同时暴涨之后,陷入了安全风波。
4月8日,Zoom被股东集体起诉,股东指控该公司提供了夸大的隐私保护标准以及有关端到端加密的错误信息。而在3月31日,Zoom已经被一些用户起诉,被指收集并与第三方(包括Facebook)共享用户数据。
这两类诉讼发起的背景是,此前Motherboard报告说,Zoom的iOS应用未经用户同意就将用户分析数据发送到了Facebook。
事情发生后,Zoom很快删除了与Facebook相关的SDK。
Zoom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袁征态度非常诚恳,亲自发布公开信道歉,称将在未来90天内着手解决隐私安全问题,并暂停其它业务工作,同时还发起“漏洞赏金”计划,愿意为发现安全漏洞的人提供报酬,并与第三方一起处理问题。
但即便如此,这一安全问题慢慢的开始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在监管层面,据《纽约时报》报道,纽约证券交易所已经展开相关调查。在用户层面,目前像SpaceX、NASA、美国能源部、纽约教育机构,以及德国、瑞士等国家的一些政企客户已要求停止使用Zoom的产品。
不过,在《湾区盒子》看来,这一安全问题应该只是Zoom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插曲。现在,Zoom已经聘用了Facebook 前首席安全管理(CSO)Alex Stamos作为外部顾问,解决它并不是问题,充其量只是给一些关注该公司股票的人一个逢低买入的机会。
其二,谷歌环聊改名为“Google Meet”。
其实此前很长时间里,谷歌在其博客中就把环聊简称为“ Meet”,此番正式改名应该算是水到渠成。
从功能上看,GoogleMeet能够支持250人同时参会,能轻松实现面向10000人的直播,目前这些功能面向企业用户免费开放,以支持对抗疫情。
除了Google Meet之外,G Suite的整体付费用户数量同时激增,从2月的500万增加到3月的600万。
其三,Facebook推出桌面版Messenger,提供视频聊天增强功能。
Facebook表示,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使用桌面浏览器进行音频/视频通话的人们的使用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新推的版本(适用于macOS和Windows)可以让用户在移动设备和桌面设备之间同步聊天,包括无限制和免费的群组视频通话。
在Facebook看来,用户通过他的应用来进行视频连接格外的简单,因为他们基本都有一个FacebookMessenger账号,所以根本不需要再去知道某人的电子邮件或电话号码。
从整个数字化工作工具层面来看,Facebook的野心绝不只是音视频会议产品,基于他此前推出的Workplace工具平台以及在C端社交领域中首屈一指的雄厚积累,Facebook在全球层面打造一个数字化办公入口,基本不是什么大问题。
工作流协作
在音视频会议之外,工作流协作是另一个热点领域。
过去一周里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Slack在其产品中添加了“死对头”微软Teams的集成。跟微软Teams一起被集成进来的还有Zoom、RingCentral、WebEx、Dialpad等一批音视频会议工具。
Slack用户只需要点击相关的按钮就能直接启动调用其他应用,这正是作为数字化办公入口级产品的关键所在。
微软Teams其实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给Slack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一是体现在业务拓展上,两家掐得很厉害,在MAU等各种KPI上你追我赶;二是体现在Slack的股价估值上,一直承压严重。因为有微软这么一个巨无霸竞争对手,任何人在买入Slack时都会认真掂量一下。在数字化办公领域无法绕过微软,就像在国内互联网领域无法绕过BAT一样,非常正常也非常无奈。
Slack在产品中纳入微软Teams,至少说明了前者对自己的产品非常自信。
Slack的这种做法跟2008年谷歌将自家G套件产品与微软的Outlook进行集成非常类似。对这种情况,微软很难拒绝(毕竟江湖地位在这里摆着,不能太小家子气。这一点跟国内的竞争还真是不一样),而谷歌就此获得了在微软用户眼皮底下进行炫技的机会。Slack也一样,产品过硬,就可以在对方眼皮子底下争夺客户。当然,如果做得不好,反过来被微软的吸星大法把客户吸走,也就怪不得别人了。
自由职业在线平台
自由职业者在线平台Upwork(UPWK)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股价跌了75%。目前,该公司的企业市值约为6.2亿美元,而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看上去的确被低估了。
从大环境看,Upwork保持业务持续增长应该也不是问题。
疫情之下,全球失业率高企,很多人需要这样的平台来寻找更多灵活的工作机会;而对于企业来说,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也将把更多的工作转移到像Upwork这样的外包平台。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其二月份的收益电话会议中曾表示,除了小型企业的需求持续强劲之外,一些《财富》500强公司也慢慢的变成了其客户。
分析人士认为,Upwork所在的灵活用工市场规模或将高达5600亿美元,由Upwork、Fiverr等这样的平台所推动的劳动力市场变革,就像电子商务冲击零售业、共享经济改变资管行业一样,会逐步展现出极强的破坏性。【END】